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

              ——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11月起,日本控制了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公开宣布将西沙群岛纳入到日本领土范围内。1939年2月,美国国务卿赫尔致电美国驻日大使馆,提请日本注意在此区域有大批美国传教士、教育工作者和侨民;美国和其他大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重要利益”,因而希望日本告知采取上述行动的目的。面对美国不温不火的质询,日本仅作出了外交辞令式的回答,宣称占领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的目的在于封锁中国大陆。3月,日本继续南进占领南沙群岛。美国有政客认为日本的行动具有双重目的:其一是在法律上提出对该群岛的主权要求;其=是将该群岛作为海军飞机和潜艇的基地,以之作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跳板。但是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盛行的情况下,罗斯福政府更加担心,如果美国将海军部队集结到远东地区,必然会增加引起战争的危险。作为警告,美国国务院5月通知日本驻美大使宣布将于六个月后废止1911年签订的《美日通商航运条约》。这一做法在日本朝野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摘编自栗广《1930年代美国对南海争端的立场评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上述军事行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 3.

              【选修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

            •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认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在1939年8月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开始入侵波兰。这时,希特勒认为,失去苏联支持的西欧列强不会设法援助波兰。但是正相反,就在希特勒发布命令的同一天,英国政府的代表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与此同时,希特勒听说墨索里尼已决定不参战,至少暂时不参战。这两个挫折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8月25日晚,他取消了入侵命令。

              这位纳粹领袖这时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外交上的另一个慕尼黑。在以后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其时,德国将军们正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月31日,“元首”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希特勒入侵波兰造成的影响。

            • 5. 材料一   20世纪的重大战争表(见表)
              时间 名称 主要原因
              1904--1905 日俄战争 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______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______
              1950--1953 朝鲜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1961--1975 越南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材料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是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是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办法?分别说明理由。(11分)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64年,林肯说:“我们(指内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但在使用同一词时。我们所指的却不是同一件事。”对于北部来说。自由是“每个人”能够享有“他的劳动成果”;对于南部白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做主人的权威和地位——即拥有“任意处置他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权力。

                                    ——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1)美国内战期间,交战双方对“自由”的理解各是什么?双方分歧反映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材料二  罗斯福在1941年1月国会的年度咨文中,要求国会根据《租借法案》。结束中立主义和不干涉主义。把必要的武器装备提供给那些总统认为其防御对于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为在道义上挫败法西斯,他宣布了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1941年8月,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四大自由”的基础上,阐释了《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在次年元旦“四大自由”被由26国联合发表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正式采纳。

                                                 ——摘编自《罗斯福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提出“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的时代背景及目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