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进入21世纪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总趋势,但这种发展面临着挑战,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 法西斯恐怖势力,到处侵略扩张,并最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恐怖组织)严重破坏和平与发展,请举例说明。

              (2) 面对法西斯势利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的对策?1942年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二战后,针对20世纪上半期的动荡,国际社会为促进和平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各举一列说明。

            • 2.

              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14分)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回答问题:

              ①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8分)

              ②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6分)

              ③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6分)

               

            • 4.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诺门坎事件亦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1939年5月11日,蒙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在该地区发生冲突。5月12日,日、苏军队在哈勒欣河附近的诺门坎地区激烈交战。28日,侵华日军进入争议地区,向哈拉哈河推进,遭苏联和蒙古军队阻击。7月2日,日军再次进攻,强渡哈拉哈河,攻占巴音查干。经3天激战,日军撤回哈拉哈河东岸。事后,日军又多次进攻,均被击退。8月20日,苏联和蒙古军队转入进攻,23日包围日军主力,至31日全歼该敌。9月,日军在空战和地面战斗中连遭惨败。16日,双方停火。日本从此放弃北攻苏联的计划,南下东南亚计划占了上风。苏联也因应付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而无暇东顾,直至1945年8月苏军在东北发起对日军的远东战役前,日苏双方再未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行动。

              ——整理自《诺门坎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门坎事件发生的重大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门坎事件对日本二战战略的影响。(6分)

               

            •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9分)

               

            • 6.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事务,必须从192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这次危机主要殃及先进工业国家……中国贸易从来没有超出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份额,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在日本或在欧洲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以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经济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危机的影响。……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外贸量在1929—1930 年之间保持稳定,而在1930—1931 年之间则增长20%以上,1929 年,新的关税税则生效——这是国民政府采取断然外交政策的产物——海关税收增加了一倍多。此外,1930年后改以黄金代替白银征收进口税,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中解救出来。……在工业国家正经历严峻的苦难时,上述种种导致了相对的稳定感……。

              ……按日本改革派——陆军军官、右翼反对派、某些知识分子以及通常对领导不满的人——的观点,……如果日本要继续作为一个能生存下去的国家,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大胆地将中国置于日本的彻底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开始于19 世纪末,而日本的几代人逐渐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支配势力有许多因素。一个是军事和战略的,与日本的实力与其他强国实力的对比有关。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自己有权利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在于它可能成为日本面临的潜在敌人,特别是俄国的一个基地。第二个是地理和经济的,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外贸的国家的生存条件。很简单,中国曾经是大豆、铁、棉花和其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还是占日本出口总量1/5 到1/4 的市场。第三个因素更多是心理和文化的。日本人认为,作为一个曾成功地进行自我变革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走向类似的变革道路。最后,也许比上述因素更为重要,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与国外事务之间的联系,要求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重新调整国内社会和政治优先事项的运动的反映。…… 

              ——材料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时拥有相对稳定感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改革派解决危机的办法。(12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

              材料一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强调牢记历史,维护正义与和平。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5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5分)

               

            • 8.

              (12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参战以后,妇女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战争期间有600 万以上的妇女首次参加工作,相当于过去的两倍。1941~1945 年就业的美国妇女年龄普遍比以前就业的女性大,且多为已婚妇女。这一时期的就业范围也空前广泛,不仅有秘书、打字员、档案管理员、速记员、中小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等传统职务,而且原来被男性占据的国防工业也涌入高达200 万的妇女,增长46%。(她们)还亲自参加到战争中去,有很多妇女还在海外服役,足迹遍及欧、非以及太平洋战场,以她们的出色表现向世人显示了美国女兵的风采。做女佣的黑人妇女的数字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的比例却增长到几乎19%。

              ——摘编自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