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永远改变了欧洲,但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二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进一步加速。……如同一战期间,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现实不符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原来的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2.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二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变化的因素有哪?

            • 3.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就没有了!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们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欧洲大陆上最高贵的民族的尊严!

                                                                   ——1934年希特勒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的骄傲”丧失的原因。为恢复“民族的尊严”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选择了怎样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哪些?(8分)

              材料二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              1989年拆除柏林墙                    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叙利亚难民合影                                    

              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德国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原因。(6分)

              (3)综上,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 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四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    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什么政策的产物?(2分)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张伯伦真的给英国和欧洲带来了和平吗?为什么?(2分)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5)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

            • 5. 阅读表格,完成问题:

              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备注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分析上表 ① ② ③ 栏后,可看出世界贸易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并不完全同步。结合背景,试概括出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三项主要因素。(6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斯大林

               “今天,炮口沉默,一个极大的悲剧已经结束。一个伟大的胜利已经取得。……”

                                                                                                                                                                 ——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

              材料二:                                                                                                  

                                        

              请回答:

              (1)你赞同材料一中谁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2)材料二的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围绕主题,结合二战概况,谈谈你的认识?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也有人主张用现代化史观来作为社会时期划分的依据,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詹,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囊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固关舍砟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中田共产竞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中对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 8.

              请考生在下列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法治中国”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在清末新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2)材料二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哪些情势不同。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结束后,有人主张对法西斯战犯一律处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尖锐地指出:“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执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京审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重大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