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解除了武装并向协约国集团赔偿巨额战债,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激增,纳粹党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赛和约》的主张。美国的退出使凡尔赛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维护战后秩序的主要责任落在了英法肩上,两国由于战争消耗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在维护体系稳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摘编自宋晨《凡尔赛体系的缺失与纳粹德国的崛起》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一一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的原因。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道歉。……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与一战后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德国对战争的反思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在1919年1月28日的辩论中,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他以流利的英语慷慨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之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他把孔子比作耶稣,山东比作耶路撒冷,阐明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以此争取西方代表的同情。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材料三  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并指出1937年日本由此发动的侵华军事行动。
                 材料四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
              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材料五  根据军事法庭宪章,法庭有权审理三种犯罪: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犯罪及违反人道罪。犯有这三种罪行的战犯通常分别被称为甲级战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此次审判就是“东京审判”,中国派出法学界权威、立法院立法委员梅汝璈出任法官。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是指哪一法庭?说明审判的法律依据是哪一国际公约?
            • 3. 奥斯维辛集中营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欧洲各地来的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被押解到奥斯威辛一比肯奥死亡营。……到达后即被谋杀的人数大大高于作为囚犯送到集中营去的妇女和男人的数字。据美国历史学家劳尔一希尔贝格推测,在奥斯威辛一比肯奥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材料二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隶,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
              材料三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说明其实施暴行的理论根源。
              (2)1947年,波兰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符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哪些标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记者所述言论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勃兰特下跪这一事件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年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另设参议院,由各邦选派的代表组成。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宪法第48条特别授予总统“国家强制执行”权: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
              材料二
              1949年5月,联邦德国制定了《基本法》,规定:设立“建设性不信任条款”,规定只有当联邦议院选不出新的总理,或者对总理的不信任案得不到议院法定多数票支持时,联邦总统才有权根据联邦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院;联邦总理只有当联邦议院在提出不信任案的48小时内以多数票选出新总理时,才得下台。联邦总统所颁布的法令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材料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局限。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如何避免了《魏玛宪法》的消极影响。
            • 5. 两次世界大战期问,德国开始疯狂的扩军备战,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威胁。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B.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C.1936年,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和日本在内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D.1938年,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 6. 观察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
              A.二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
              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
              C.英国屈服德国的原因
              D.大国外交政策的后果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
            • 8.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933年5月10日午夜,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手举火炬走上街头。在柏林市中心的广场上,火炬被投入数完本书籍中。这些书中有各国的文、史、哲与自然名著。宣传部长戈培尔宣称:“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一个新时代。”
              (1)戈培尔所说的“新时代”其实是怎样的时代?简述该时代的特征。
              (2)与戈培尔宣称这是一个“新时代”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新时代”,请你评述一下美国的新时代。
            • 9. 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
              --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材料二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