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世界经历了从“非战”到战争再到和平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乐观主义的余晖中,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摒弃战争、不把战争当做“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得到实施,1928年8月27日,《凯洛格-白里安公约》(非战公约)被签订。由于公约只拒绝战争并未规定制裁措施,它很快就得到60多个国家的签署。虽然公约只依靠世界舆论这种道义上的压力,但仅如此多的国家签署公约这一事实便足以促成国际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有人说非战公约不能达到非战的目的,谈谈你的理由。
              材料二  起初谁也不相信……然而在经过了最初的一阵子不安之后,我开始对日本人向我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事感到幸灾乐祸了。多年来,我先后就日本人的威胁以及我们应当趁早采取行动以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看到我提出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实在叫人灰心丧气。不过,反过来想,要唤起我国人民奋起行动,正需要那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就不担忧最后的结局了。
              --【美】《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然袭击一事”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 2. 矛盾和分歧的存在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际政治的智慧在于如何处理分歧、化解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中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丘吉尔同意开辟第二战场,但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发动进攻的“地中海战略”。罗斯福对他儿子说:“每当首相坚持经过巴尔干进攻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实际上想要干什么。”
              材料二  战后政治力量的新的组合和两个阵营, ……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苏联外长日丹诺夫在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苏联和英国存在怎样的分歧?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问题中的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表现?
            • 3.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 4.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时的演说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一次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表面目的及其真实意图。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4-1937年    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9月    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
              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底          苏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敦
              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分别在日本的
              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二战的影响。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 5.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我的同胞父老们,人不是存在于理论上和废话,在宣言或是在政治哲学的系统;他生活在于他能够获得什么从这个土壤依靠他的自己的劳力在食物和原始物质的形式当中。这是什么他所能够吃的,这是什么他所能够利用为了制造和生产。假如一个人自己的生活情况提供他太少,他的生活将会是可伶的。……我们看见这个主要的原因为了这个生存的紧张存在于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在地球的资源当中。……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或是不能为自己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那它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 ……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
              --希特勒
              材料二    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是不平衡的,是跳跃式的。在一定时期内,某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以飞跃的速度赶上自己的竞争者并跑到前面去了;相反的,有些国家则踏步不前,并且逐渐落到后面去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德国无论在经济上或军事实力上均已全面地超过老大的英帝国主义或法帝国主义。可是,英法两国却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力量超过英法的法西斯德国是连一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没有。这样就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力量的对比和彼此间势力范围划分不相称的现象加强。……因此,它们就想再分一次,以便对自己有利。
              --《世界现代史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德国人为什么生存于一个“紧张的、存在不公平的分配地球的资源”当中。并分析其要为德国人“解决”该问题的实质。
              (2)综合材料谈谈世界发生战争的根本性因素及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持有的态度。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材料二: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首次提出把“地处沿海前沿”和“靠近前沿”的兵工厂内迁,并立即付诸实施。1937年7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由何应钦主持召集有关各部会议,讨论内迁总动员,组成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在内迁法律政策上,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工业奖励法》、《工矿业赞助条例》等。1937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这场内迁被誉之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37-1940年,共内迁工厂450家,机器材料近12万吨。其中以钢铁业、机械工业、电力及电气工业、煤矿业等行业之器材为最多。到1940年夏,后方已形成8个新工业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背景和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 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活动最终打破了20世纪20年代使世界远离暴力的国际合作框架。它们被称为“修正主义国家”,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修正或推翻了一战后和平的条款。为了扩大全球影响,修正主义国家重整军备,占领那些对它们来说必须征服的至关重要的地区。同盟国默认这些修正主义国家最初的侵略行动。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40年10月,他(丘吉尔)告诉一群保守党听众,一是维系英国和大英帝国的不朽光辉,一是维系我们岛国生活的历史连贯性。有人问艾德礼:“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温斯顿(丘吉尔)究竟做了什么呢?”艾德礼的回答是:“谈论它,除了这场战争,他在内阁里再没谈论过其他任何东西。”
              --诺曼罗斯《丘吉尔传》
                  材料三  中外大事记
              年代大事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中国国民政府对德意日宣战
              1942年美英宣布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1945年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美国支持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0年代“修正主义国家”分别在欧、亚、非的军事行动。并指出“同盟国”的对策。
              (2)材料二中的“战争”具体指哪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役对世界大战发展态势的影响。
              (3)简述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与世界的积极意义。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信息,总结维护世界和平的经验教训。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5年8月6日,美国的一架B-29轰炸机将一颗原子弹扔在广岛上,炸毁了五分之三的城市,炸死了78150个居民。……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迅速地越过边境进入满洲。苏联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对日作战,其目的是为了履行斯大林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见罗斯福和丘吉尔期间所同意承担的义务。除苏联从陆路进攻外,英国太平洋航队在6天航行25000里之后也加入了海军对日本的日益猛烈的进攻。……到1951年即这一占领已达到其大部分目的时,美国和大多数同盟国与日本缔结了和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苏联不在缔约国之内,它们认为和约的条款过于宽厚。和约恢复了日本的主权,但这一主权仅限于日本的四个大岛。和约除了允许美国在日本保留军事基地外,对日本没有任何军事或经济限制。……实际上这一和约使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阵地的主工堡垒。为了支持这一堡垒,美国在战后的头6年中花费了约20亿美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年8月美、苏、英等国联手对日本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美国扶持日本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 9. 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二:我国此次以参战关系参与和会,政府、人民均以中德条约既以参战之结果全行解除,而交还胶澳条件之规定,又系出自日本武力之胁迫,是以主张请求各国公决,胶澳应由德国直接交还中国。
              --《巴黎会议关于胶澳问题交涉纪要》材料三: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材料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士诒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最后中国以怎样的方式参加了一战?
              (2)梁士诒的目的是否实现了?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4)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大国对中国态度不同的原因。
            • 10.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