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43、如何评价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12分)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角逐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在中日之间几次调停,向日本施加压力,使整个谈判朝着有利于(至少是表面上)中国的方向发展。
              当日本提出接受国库券赎路的方案,但要求雇用日本人为车务长,并分别雇用中日会计长各一人、其职权完全相同时,中国代表团对此表示疑虑。而美、英两国认为遏制日本独霸中国乃至亚太,实现美、英、日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均沾才是根本。此时,美、英两国的目的既已达到,所以美国代表团团长休士极力劝说中国接受日本的新方案,并向中国施压。它们不愿看到由于中日的争执而影响整个华盛顿会议战略的实施,希望华盛顿会议成功。正如休士所强调:“山东问题会谈虽然是在华府会议的‘边缘’举行的,但也是会议的一部分,只有解决了山东问题,这个限制军备大会才能圆满结束。”
              --摘编自邢欣欣《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对华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支持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支持中国的做法。
            • 3.

              用史实说明1956-196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正确与失误两种倾向,并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

               

            • 4.

              问答题:(14分)

              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试述这一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特点。

               

            • 5.

              (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2分),对此观点进行评论(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 6.

              (12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 7.
              【题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由美苏两极世界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0分)
              (1)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2)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推行的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以加强的因素有哪些?(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