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即使自今以后,吾国国民同化于世界各国之新文化,然过去时代之与孔子之关系,要为历史上不可磨灭之事实。……
                  “吾人欲测定史的人物之伟大之程度,其适当之法,即观其人物所及于人民者感化之大小、存续之长短及强弱之程度三者之如何是也。以此方法测定孔子,彼实不可不谓为人类中最大人物之一人。盖经过二千年以上之岁月,至于今日,使全人类三分之一于道德的、社会的及政治的生活之点,全然存续于孔子之精神感化之下也。”[译引德国人Gabelentz《孔子及其学说》(Confucius und Seine Lehre)]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孔子》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学者对孔子价值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 “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的具体主张。
              (3)综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主流文化存在的共性及对政治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