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 2.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 情).……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 不乱’.固知见可$,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 立待也。自王公以卡,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 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 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 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 (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 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张与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