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这些进步团体和创办的这些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社会观念的特点和产生的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启蒙运动”的事件及性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青年学生组建社团、出版新式刊物与该事件的内在关系。

            • 2.

              3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完成:
              (1)康熙帝为什么称孔子为“万世师表”?(6分)
              (2清代皇帝亲自为与孔子相关的建筑题字, 说明了什么?(4分)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各地都有同儒家有关的古建筑,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建议。

            •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4.

               

              (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都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5分)

            • 5. 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窓义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盂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夜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归纳材料一中盂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