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这些进步团体和创办的这些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社会观念的特点和产生的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启蒙运动”的事件及性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青年学生组建社团、出版新式刊物与该事件的内在关系。

            • 2.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C.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侣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储家思想。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4. 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对“克己复礼”的正确理解是(  )
              A.恢复西周时的各种社会制度
              B.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C.恢复礼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
              D.实施变法改变社会不良现状
            • 5.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道”是指(  )
              A.万物本原
              B.道德人心
              C.道统秩序
              D.学问信仰
            • 6.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中说:“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
              ①“克己复礼”②“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有教无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7. 以下孔子的哪一言论不能反映他的政治思想(  )
              A.泛爱众而亲仁
              B.温故而知新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我欲仁则仁至矣
            • 8. 表为孔子年谱(摘要)
              年份年龄大事记
              前5484岁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
              前51736岁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
              前49359岁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表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  )
              A.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
              B.对“礼崩乐坏”局面理性反思
              C.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
              D.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
            • 9. 只要仔细地阅读《论语》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就不难发现二者都有其中心概念。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  )
              A.“仁”“感觉”
              B.“礼”“德性”
              C.“仁”“德性”
              D.“礼”“道德”
            • 10. 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窓义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盂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夜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归纳材料一中盂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