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徐读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材料二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在其去世前两年所作的《中国传统与将来》指出:“他看中人的尊严,看重人的价值的观念,他的爱知识,看重人的诚实的教训,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每逢中国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总是靠孔子的人本主义……努力把这个民族从昏睡里救醒。”他在回顾早年经历时说:“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一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成为“至圣”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孔子受崇敬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 2. 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1)据材料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4)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思想绵绵浸润中国历史2000多年。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孔子式的实践。在人民公社时期,在改革之前的国营企业里,我们不去着力研究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专心研究如何平分“蛋糕”,于是“大锅饭”就形成了。“大锅饭”越吃越稀,甚而至于逐渐变为“大锅粥”、“大锅汤”了。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据材料二,说明老农为何不欢迎孔子式的实践?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孔子观点的局限性。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二  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則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材料三  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趋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一一(英国)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財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財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二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
            • 5.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自然、社会、人文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正).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
              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概述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并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2)他们传播思想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如何评价他们的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