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侣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储家思想。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孔子的“中庸”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在中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论语》
                  材料二“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中庸”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关注的对象。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中庸或中道”思想的相似之处。这一古老智慧有何现实价值?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勒斯推测万物皆源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普罗塔哥拉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又提出“圣人不求知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研究方向上的差异。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3)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徐读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材料二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在其去世前两年所作的《中国传统与将来》指出:“他看中人的尊严,看重人的价值的观念,他的爱知识,看重人的诚实的教训,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每逢中国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总是靠孔子的人本主义……努力把这个民族从昏睡里救醒。”他在回顾早年经历时说:“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一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成为“至圣”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孔子受崇敬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