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下列表述中符合孔子所倡导的理想化人格的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克己复礼以为仁”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儒家干预政治,设法“正君心”
            • 2.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最高法院室内墙壁古今立法者的雕像中,孔子赫然位列其中,因为他主张“妥协”与“秩序”;“天”是“最高价值观”的载体,这与上帝对等,因此美国人赞许孔子的“宗教伦理”。然而,19世纪中期开始的对华人移民的恐惧促使媒体将中国人“低劣”“怪异”的本性归咎于孔子,而美国人依赖于报刊杂志以获取信息的传统则直接导致负面的孔子形象占据主流中国观;作为“天定命运”观念的积极鼓吹者,无数的报纸都在强调孔子思想属于早已逝去的时代,基督教体系则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毕竟中国的守旧儒家士大夫们都迈开了反思孔子、放下孔子的步伐。
              --摘编自张涛《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
              材料二  经济危机肇始,美国“伪经济学家”鼓吹美国资本家应该前往苏俄取经,学习五年计划模式。对此,反对者应用《论语》中“过犹不及”提醒政府,只能参考孔子的中庸之策,以相同比例削减红利,体现劳资公平。等到罗斯福大行政府干预经济之策,鼓吹自由者借用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感叹公开表示:宁愿遭受老虎威胁,也不愿生活在苛政之下。及至新政措施全面铺开,寄希望于罗斯福驱赶“在民众门前嚎叫的饥饿之狼”的新政支持者惊讶地发现:孔子的“大同”之说与当时的社会福利思想何其相似。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借鉴据称为孔子首创的“常平仓”论制定了《农业调整法》,这无疑也是“大同”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张涛《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形象”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解读的“孔子形象”分别旨在达成的主要目的,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
            • 4. 《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
              A.行仁政
              B.法先王
              C.重礼乐
              D.正其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
            • 6. “《春秋》之道,……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故圣者法天,贤者法圣,此其大数也。”据此可以推知(  )
              A.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效法古人
              B.奉天法古是治国的原则
              C.孔子认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
              D.墨家提出的判别标准是“法天”、“法圣”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年表(部分)
              年份 年龄 大事记
              鲁襄公二十五年 二岁 齐(大夫)崔杼弑其君,立景公。
              鲁昭公二十五年 三十五岁 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季氏执鲁政。
              鲁定公四年 四十八岁 吴兵破郢(楚国都),楚昭王奔随。
              鲁哀公四年 六十一岁 孔子自陈迁蔡,楚侵蔡。
              --据何新《孔子年表》编制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守城门的人)曰:“奚自(从何处来)?”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    材料三  孔子曰:“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不困不成行。”
              --(汉)刘向《说苑》(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时代的政治现象。该政治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孔子针对以上政治现象而提出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述孔子的言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