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王扫六合》李白材料二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 2. 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 3.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
              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 4.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收集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秦始皇销毁铜兵器(  )
              A.为了夸耀武功、粉饰太平
              B.有效地防止了人民的反抗
              C.促进了铁兵器的使用
              D.导致了秦国很快灭亡
            • 6.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背景是毛笔、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③小篆曾经成为秦朝统一的官方文字            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经,又名郑锦,字元之,民族英雄郑成功长子,曾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后,郑经继承郑成功的政策……在承天府起盖房屋,安插诸宗室及乡绅。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督诸镇垦田,栽种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广事兴贩,国用日足。又采纳陈永华“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并以陈永华为学院,“自此台人始知学”。还接纳洪旭“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春、秋操练阵法”;并檄各镇,入深山采办桅舵,修葺、兴造船舰。平时装载货物,兴贩各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当时,英国和西班牙先后遣人来访,郑经许其通商,但拒绝西班牙在台设教的要求,并面告西班牙使者:华人到吕宋(菲律宾)经商,“不许生端勒掯”,“苟背约,立遣师问罪”。康熙六至八年(1667~1669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议未成。康熙二十年(1667~1669年)郑经病卒。

              (1)根据材料,概括郑经在台湾执政期间采取的重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郑经在台湾的活动进行评价。(7分)

            • 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察哈尔、科尔沁诸蒙古各请兵马从征讨伐,诏回牧听调。……西藏达赖喇嘛奏言:“三桂若穷蹙请降,可宥其一死;倘竟鸱张,不若裂土罢兵。”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处理三藩之乱问题上,朝野有哪两种意见?康熙帝的主张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的原因。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
            • 10. “《春秋》之道,……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故圣者法天,贤者法圣,此其大数也。”据此可以推知(  )
              A.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效法古人
              B.奉天法古是治国的原则
              C.孔子认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
              D.墨家提出的判别标准是“法天”、“法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