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输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时空变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以秒来计算;过去一二百英里是遥远的地方,现在近在咫尺。时空缩小了,悠闲时代过去,时间就是金钱,准时准点是新的生活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津,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忙碌的世界。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年4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4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

              修建时间

              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

              1896—1936年

              44小时

              粤汉铁路(京广南段)复线

              1955—1988年

              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

              2005—2009年

              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英国蒸汽火车铁路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粤汉铁路得以建成的历史原因,并简析现代所修两条武汉至广州新铁路差异的原因。

            • 2. 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

              —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曾说: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四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痰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材料四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指出导致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 3.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中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4分)

              (2)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 4.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31、32小题:

              材料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看下图及其文字说明


              (说明: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三  阅读下图

              (1) 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古代到近代人类交通工具的动力变化特征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代表的科技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 并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主要影响?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蹄轧轧,汽笛呜呜,车声马声,人力车夫互相唾骂声,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一般走路的人,精神很觉不安。推一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的危险。

              ——李大钊《新的!旧的!》

              材料二  由于公共汽车价格相对低廉,又能提高出行速度和距离,以至出现“每站候车者,至数十人,大有供不应求之势”…电车的出现促使天津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民国初期,随着连接租界与老城区的电车网络的形成,天津城市商业投资大量向电车轨道沿线转移。…传统中国社会日常生活对于时间的定位比较模糊,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以后,由于机械化交通工具具有准确运行的基本特性,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精确的时间定位。在上海,“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1)材料一折射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式公共交通对推动近代城市转型的积极作用。

            • 6. 33、(10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1) 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 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 7. 38、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竞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l万多公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8分)

            • 8. 从曼彻斯特到上海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此后迅即向全世界扩展,包括中国的上海。(10分)

              1830年,当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进行试运行时,年幼时的范妮搭乘了这辆火车。多年后,她回忆道:‘我父亲认识几位对这一事业非常感兴趣的绅士,当斯蒂芬逊提议进行15英里距离的试运行时,他们以极大的善意邀请我父亲带着我参加,并且允许我坐在斯蒂芬逊的身旁,我认为这真是自己毕生最大的荣耀之一。”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建成了淞沪铁路,也称淞沪铁路,它是中国第一条通用铁路。对于这一新鲜事物,时人尚持怀疑态度。不久,由于火车轧死一名士兵而遭致抗议,一些当地绅士也以铁路破坏了风水,汽笛惊扰了祖先的亡灵而大加反对,最后只好由清政府花巨资购买后拆除。

              (1)       如果以“从曼彻斯特到上海”为主题来列举工业革命内容的话,除了铁路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些?(3分)

              (2)       就工业革命的全球性扩展而言,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地间的工业革命具有哪些差异?(4分)

              (3)       回顾这段历史,对今天上海的发展有什么启示?(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