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人民群众从来都不是军国主义者,除非他们的思想受到了宣传的毒害。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们必须教导群众来抵制这种宣传。我们必须开始用和平主义精神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够预防军国主义。欧洲的不幸,就在于它的人民已经被灌输了一种错误的心理。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
              材料二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战时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材料二  在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更出风头的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2)以史实说明“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一个月,结果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中国社科院魏小萍教授说:“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结束资本主义命运的预言虽然显得过于乐观,但是马克思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人类解放思想仍然是人们今天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最为宝贵的思想资源。”
              2009年l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在“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中位居第一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成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的理由。
              (5)上述历史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纪念。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材料一  1938年,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写了一封《给后代的信》:“我们的时代出现了不少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本来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我们早已利用机器横渡海洋,也用了有可能使人类最终摆脱所有体力苦力的机械力量。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在世界各个角落毫不费力互通讯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还完全是无组织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事业遭受悲惨的贫困,并且不同国家的人还不时互相残杀,这种悲惨景象使所有想到将来的人都感到恐怖和难受。”
              材料二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如果我们这样做出抉择,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幸福、知识和智慧的不断增进。难道我们由于忘不了我们的争吵,竟然要舍此而要选择死亡吗,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给后代的信》以及《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 4. 一战和二战,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根据材料一、二,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这些观点?
              (3)结合材料四,爱因斯坦整个一生都忠实地为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奋斗,请举两例。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