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 2.

              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3.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6.1

              6.0

              4.4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8.2

              5.3

              9.0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4分)

              (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6分)

              (4)“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2分)

               

            • 4.

               据图中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5.

              (26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1869—1894

              1894—1908

              1908—1920

              1920—1936

              国内生产商品

              0.97

              3.51

              11.37

              3.81

              进口洋货净值

              3.59

              6.53

              5.65

              1.72

              合计

              1.25

              4.02

              10.46

              3.60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1920-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10分)

              (2)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8分)

               

            • 6.

              (寒假作业改编)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关联的是

              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③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③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26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1)控制和利用海洋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17世纪前后东西方国家是如何追求海权的?(4分)由此造成的历史命运有何不同?(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逐步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中国政府为改变这种命运曾做出过怎样的努力?(2分)

              (3)新时期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权及海洋的和平利用与开发,请简要分析其国内外背景。(6分)

              (4)综合上述资料,谈谈各国对海权不同追求给我们带的深刻反思。(4分)

               

            • 8.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9.

              (14分)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有不同的叙述。《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枉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2)请从市场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两大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10分)

               

            • 10.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成为新阶段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以下关于上海开放进程的农述,不正确的是

              A.80年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B.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上海为中心
              C.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D.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相同的贸易规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