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材料四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五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摘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四、五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 2. 关于“革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曾经进行过不少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革命方略》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 ,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伟大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材料四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有何地位及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思想有怎样的发展?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影响。
              (3)材料三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道路。从毛泽东新道路的提出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奈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材料二  “政府的统一。使大家结成一个民族,现在这种统一也为你们所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们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

              ——华盛顿1796年《告别演说》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对统一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所提“政府的统一”在美国是怎样实现的?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4.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现在他逝世了,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是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材料一中恩格斯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

              材料二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2)材料二表明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又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

              (4)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列宁之后,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 5.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二

              请回答:

              (1) 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

              (2) 图二的人物是谁?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功实践有什么历史意义?(8分)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提出必须加强法制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重要讲话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 7.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时珍的科学创造,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刺激,更受到明代中后期文化领域掀起的革新思潮的鼓舞。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历代医学、药物学,博览群书,批判地汲取历代医药学成果,从而完成了《本草纲目》。他把1892种药物分为16部,依次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最后是“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排列次序,富有实用科学价值。

                                                                         ——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材料二  曼陀罗花的特性当时无人知晓,而且名称不一。李时珍按照古籍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并亲身进行了种种尝试。“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另外,经过多次尝试,李时珍还准确弄清了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知道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摘编自赵坤《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本草纲目》反映的李时珍的科学成就。材料一同时指出了李时珍取得成就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2)据材料二,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果?他采用了怎样的科学探究方法?(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学到李时珍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计划在实验楼走廊上张贴两位中外科技界名人的画像。以下为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列宁、李时珍、詹天佑、孙中山。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请从材料一所提供的人物清单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两位人物并说明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