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诏书:“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国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琅琊台秦始皇纪功碑:“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到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张荫麟《中国史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提出要更“名号”的理由是什么?为此,他确立了哪一新“帝号”?
              (2)材料二中,秦始皇对自己的功绩是如何认识的?你对此如何评价?
            • 2.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 3. 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均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这 跟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 10 万人归附唐朝。贞观四年, 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 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 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 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屏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 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 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 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 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
              矣”。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辑》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处置东突厥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最终是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在处理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知 识以史实说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管辖是如何印证这一政策的?
            • 4.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行为既有 新时代的特征,又体现出浓重的旧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 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
              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 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 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其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消 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的主要表现。
              (3)指出克伦威尔护国主政权和拿破仑帝国政权的共同本质,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上述政 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美国人心中,华盛顿这个名字带有神圣的意义。他被视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
              --1783年12月华盛顿辞职讲话材料二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  我们位于隔离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当交战各国无望获得我们的支持,也不敢轻率地向我们挑衅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正义所指引的我国的利益来选择和平或战争。……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四  我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效劳国家已经四十五载,我希望因为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会随着我不久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对于这件事也和其他事一样,均须仰赖祖国的仁慈。由于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激励--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这是我一直衷心向往的目标,并且我相信,这也是我们相互关怀、共同努力和赴汤蹈火的理想报酬。
              --1796年9月华盛顿告别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华盛顿当时完成了怎样的“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华盛顿的美国外交政策及原则,并分析其实行原因。
              (3)从材料四中,我们能感受到华盛顿怎样的精神力量?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①,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三  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材料四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则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始皇对“政治体系的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三,指出秦朝是如何“仁义不施”的?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施其“存百姓”思想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唐太宗实行其不同政策的不同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