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0分)

              材料一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材料二 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4分)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57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使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3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4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何种政策导致的结果?(2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所呈现的特点。(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下图)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1分)

              (2)材料一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4分)

              (3)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4)请举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分)

              (5)结合材料三,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6)近现代中国的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4分)

              (2)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具体内容与特点是什么?(7分)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的对外开放最大区别是什么?(3分)

              (3)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的江苏,有哪两个城市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4分)

               

            • 5.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请回答: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哪里?(2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大跨越。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4分)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3)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开始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6分)

               

            • 6.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上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①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怎样实现的?(1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哪两个省份举行的?(2分)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②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2分)

              材料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春天的故事》

              ③“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是指什么?(1分)“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中的“诗篇”又是指什么?(1分)该诗篇的主题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二○○八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1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1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 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有哪些继承和发展?(5分)

              材料四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3)归纳材料四中的人物观点所体现的共同原则。(1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2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图一】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年)

               

              【图二】今天的现代化都市——新深圳

               

              【图三】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后的亲笔题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近代民族企业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6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

              (3)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 10.

              (11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2分)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2分)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提倡民生主义……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他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列宁在1920年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在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策思想(或观念)有什么特点?(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历史上经济思想的认识。(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