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 2. 《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15 年3 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 正确叙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古籍记载完整
              B.秦考古有重大突破
              C.考古揭开“檠”面纱
              D.考古与史籍详解“檠”
            • 3. 考古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
            • 4. 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 5. 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 6. 梁启超对“史学革命”所做的贡献,不包括(  )
              A.批判旧史学,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
              B.强调借用西方学说探讨社会进化之理论
              C.提出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规律
              D.强调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历史
            • 7.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洒受神忍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 8.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B.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C.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D.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长官都是宰相
            • 9. 《汉书》:“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其中的“山西”、“关东”、“江左”、“河南”在古代分别指(  )
              A.崤山以西、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B.太行山以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西、黄河以南
              C.崤山以西、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东、黄河以南
              D.太行山以东、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南、黄河以南
            • 10. 自由与制度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这样雅典人的力量与日俱增,不只在一个方面,而且在所有方面都表明平等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当雅典人处在僭主统治之下时,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比他们的邻邦强,但在推翻僭主之后,他们成了最好的战士。这说明,当他们受到压制时,他们故意装出懦弱,就如同奴隶为主人劳作一样;而当他们获得自由之时,每个人甘愿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竭尽全力。”
              (1)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的原意是什么?
              (2)材料中,希罗多德主要强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实现该核心思想雅典人在制度层面做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材料,概述这种努力的历史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