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 2.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这一变化过程,最能说明(  )
              A.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
              B.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
              C.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
              D.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 3. 《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15 年3 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 正确叙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古籍记载完整
              B.秦考古有重大突破
              C.考古揭开“檠”面纱
              D.考古与史籍详解“檠”
            • 4. 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这位学者意在(  )
              ①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②指出政治需要损害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③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④说明古代官修史书具有政治说教的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表明(  )
              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
              B.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
              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
              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
            • 6. 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作者意在强调(  )
              A.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D.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 7. 历史学家卡尔认为:历史事实属于过去,而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则属于现在,因此历史学家与其对象--过去之间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的。由此可知(  )
              A.历史学家描述历史事实缺乏客观性
              B.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无法统一
              C.历史研究无法离开历史事实而存在
              D.历史事实只有在特定时段内才有价值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