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从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选自《罗摩衍那》)以上内容可作为原始史料来(  )
              A.了解古埃及的文学创作
              B.考察古印度的社会制度
              C.知道古巴比伦的阶级关系
              D.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生活
            • 2.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 3. 如图作为史料,可以反映(  )
              A.资本主义贫富分化
              B.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影响深刻
            • 4. 日本《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该段史料可作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确有其事的(  )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口述史料
              D.实物材料
            • 5. 炎帝与黄帝对中原的统治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但因其中华共祖的特殊身份,学者一直试图证明其真实,下列依据中,对证明炎黄存在最为有力的是(  )
              A.全国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文明起源时代的文化遗存
              B.学者在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绘有黄帝画像的泥砖
              C.先秦时期的大量著作中叙述了炎帝与黄帝的种种事迹
              D.古籍中描述的炎黄故事与当代原始部落生活极为相近
            • 6. 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
              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
            • 7. 课堂上同学们进行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专题报告时,讨论照片和绘画两种资料的价值。以下哪种观点最合理(  )
              A.照片是科技产品,不会造假,是过去的真实翻版
              B.绘画是画家所作,只要不虚构,就是过去的重现
              C.照片和绘画并非当事人所留下的作品,都不可信
              D.照片和绘画都不等于过去,只是认识过去的路径
            • 8. 下表“史实”与“推论”适切度更高的应该是(  )
              史实推论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A、二里头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在地域上最为吻合,证明夏朝的存在
              B、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在时间上相当,证明夏朝的存在
              C、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D、大型宫殿建筑说明社会分化和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A
              B.B
              C.C
              D.D
            • 9. 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 10. 福建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于左、右,“以正序位”。以上资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
              A.民间信俗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乡土历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