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 2.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博学的商族后裔 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 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 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 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 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懈喻自然要不断地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 4.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士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951年,英国学者罗林生译出了坐落在今伊朗哈马丹(近两河流域)附近贝希斯教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后经其他学者的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信息,可以得出贝希斯教摩崖石刻上的文字是

              [     ]


              A.印章文字
              B.玛雅文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 6.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7.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 8. 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 9. 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画,回答问题:

              (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

              [     ]

              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
              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
              C.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
              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