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
            • 2. 三星堆遗址的惊人发现证实了青铜时代古蜀文明的辉煌,同时也给研究者不断探寻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号坑内首先投放的是海贝、玉石礼器、青铜善面、风乌、小型青铜杂件和青铜树枝、树干等。……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头像、人面、树座等,最后投放象牙。头像和面像部分损毁并经过火烧,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坏或烧坏。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被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结合文献记载,我们推测,当时的祭祀应有“燔燎”祭天、“瘗埋”祭地、“廒悬”祭山等形式,二号坑正是一次重大综合祭祀活动的遗存。
              --摘自《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材料二  一号祭祀坑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陶器中的广肩平底罐和颈部施凹弦纹的壶,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故可进一步推测此坑的时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尊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与安徽阜南月儿河段打捞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郑州二里岗上层,与殷墟文化第一期相当)的龙虎尊一致,据此,我们推测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摘自《文物》1987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二号坑出土遗物的主要特点。考古人员推测二号坑应是祭祀坑,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考古人员推断一号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据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寻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应有的研究方式。
            • 3. 史家绝唱 
                     ……其次是《世家》,由于后来的正史中基本都没有袭用这一形式,所以有人曾非难司马迁设置《世家》体例是无用的。但毕竟在司马迁生活时代之前还在实行        制度,世家正是反映这一历史的写作。特别是他撰述的《列传》,更可谓出类拔萃创作思想的产物。《列传》的主要目的在于记载那些立功名于天下的人们。
              --[日] 内藤湖南 《中国史学史》 马彪译
              问题:
              (1)世家与列传是《史记》编撰组织重要体例,你再列举一种史记编撰组织内容的体例。
              (2)在材料中的        填写入相应的内容。
              (3)史记开辟“列传”现象体现了历史著作与时代之间怎样的关系?
            • 4. 【探索历史的奥秘】
              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材料二 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材料三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非洲文明的认识有何错误倾向?
              (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
              (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 5.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的奥秘在于人类要永无止尽地探索未知的世界,玛雅文明迄今尚有许多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900年--前400年,一个新的殷商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在美洲墨西哥湾兴起发展开来。在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的工6尊翡翠雕像,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这16尊雕像中的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专家考证,这些玉圭板上刻的正是殷人先祖的名号。
              --据韶华等《中华祖先拓荒美洲》材料二  如图是玛雅文明的部分文物图片

              材料三  1562年7月,在曼尼城中心广场上,西班牙神父狄亚哥•迪兰达亲手烧毁了成千上万的玛雅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书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此外,他还砸碎了无数神像和祭坛。他得意洋洋地记录道:“我们搜查到大批书籍,记载的全是迷信的玩艺儿和撒旦的谎言,我们干脆放一把火把它们烧掉。当地土著眼睁睁在旁观看,心痛极了,难过极了。”
              --《丛林中的神话:玛雅文明》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玛雅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
              (2)谈谈你对材料三所记述事件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今天研究玛雅文明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 6.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洒受神忍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 7. [探索历史的奥秘]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共出土了 1720 件珍贵文物。 按其功能分类,我们可将它们分为:祭祀品,共 105 件,主要是青铜器,其中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时也可当作生活用品,比如装酒、粮食等;生产工具,共 124 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凿、錾、刀等;兵器,共 127 件,主要是青铜器,还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铜戈、玉戈、玉刀;生活与装饰,这方面数量最多,共 1364 件,其中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为主,占 615 件。 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 80 根大象牙,……另外,还有当时的货币---铜贝 4662 枚。 还有数以吨计的陶片未计算在内。
              ---摘自冯学敏等《点击三星堆》
              材料二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黄剑华《古蜀的辉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释读三星堆文物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
              (2)推测是一种对未知现象作尝试性、合理性解释的思维方法。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古蜀国部落为什么会有大量“象牙冶、“铜贝冶和“数以吨计的陶片?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 8. 自由与制度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这样雅典人的力量与日俱增,不只在一个方面,而且在所有方面都表明平等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当雅典人处在僭主统治之下时,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比他们的邻邦强,但在推翻僭主之后,他们成了最好的战士。这说明,当他们受到压制时,他们故意装出懦弱,就如同奴隶为主人劳作一样;而当他们获得自由之时,每个人甘愿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竭尽全力。”
              (1)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的原意是什么?
              (2)材料中,希罗多德主要强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实现该核心思想雅典人在制度层面做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材料,概述这种努力的历史意义?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材料二  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
              材料三  我们和印第安人交手时,和我们同去的冈萨雷斯教士把那几口木箱、偶像和金器。统统搬上船去了。……在那场厮杀中,我们抓获两个印第安人,两人受洗礼后,一个取名胡利安,另一个取名梅尔乔;两人都是斜眼。打过那次恶仗后,我们重新上船,继续朝日落的方向沿海岸往前探察。我们给伤号治伤后便扬帆起航。--[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及其依据。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 10.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包括玉戚、玉冒、玉墩等。以“秘”相连,即成一件长68厘米,有柄首饰和柄尾的完整玉器。《山海经•海外北经》,就有“夸父追日,弃其杖,化为邓林”之说。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至今,四川剑门藤杖,仍驰名中外。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赐杖与老臣的惯例。──刘少匆:《三星堆文化探秘及<山海经>断想》
              材料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认为,三星堆文明有它自己本身的传承,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加入了一些和以前文化不一样的新东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还看不出外来的痕迹。从大型的青铜器和祭祀器皿来看,主要还是来自中原的夏商。用玉和用金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最大差异。三星堆出土的玉器远远比西方发现的要好。黄金器只是发现了极少的一部分,比如说金杖,都是比较小的器物。……三星堆发现的文物主要偏重于玉石,是东方传统,不是西方传统,它仍然属于中国的玉石文化圈。
              --《中国三峡建设》:《三星堆:七大谜团谁人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特性的文物。
              (2)有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依据材料二、三加以批驳。
              (3)据材料三,三星堆文化的来源说明了什么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