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下面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
               
              材料二 根据中国科学院对三星堆出土文物所作C14测定,将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年代定位于公元前3200年;是一个早于中原黄河流域夏代、商代、周代的另一个中国古代伟大文明。可以说,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                               
              ──中国网2008年5月22日
              材料三 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
              ──余秋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件青铜人像具有怎样共同典型的面目特征?你认为这与史书对哪一位古蜀国王的描绘相符?(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4分)            
              (3)你是否赞同余秋雨关于“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 2.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O分)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3分)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4分)
            • 3. (8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侯、气侯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1)根据材料,说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4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三孔”对历史研究的价值。(4分)
            • 4.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干什么的?这两件事联系到一块,说明了什么问题?(注: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当时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来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 5.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概括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材料一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材料二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请回答: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 7. 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  据有关部门对北京汉白玉石雕的实地调查:位于北京远郊明十三陵的石雕,大部分浮雕花纹仍较清晰,普遍有地衣覆盖;而位于市区的明清故宫的石雕,普遍受到严重腐蚀,有的已面目全非。从1925年拍摄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故宫石雕虽已有几百年历史,但浮雕花纹还很清晰,多覆盖有地衣;而相隔仅80年,现在的花纹却变得模糊了,见不到地衣,有的栏杆柱的顶部花纹已几乎被蚀平。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孝陵和明十三陵,同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一样,都属于明清皇陵,但是却比它们晚一年登录《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由于明孝陵和明十三陵,都处于大城市的郊区,有的文物建筑残破不堪,地面铺设了水泥,空中架设电线、电缆,周围还建起许多违章和不协调的建筑……不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于是下决心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整治,拆除了周围的违章和不协调建筑,挖掉水泥地面,把电线和电缆埋入地下,修复一些破败的文物建筑并进行绿化。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明孝陵和明十三陵景区呈现出“修旧如故”的面貌,充分展现了陵区古朴、秀美的历史风貌,终于被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展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请回答:
              从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申遗工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材料二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  中央政府每年对西藏文物保护事业投入的日常经费达400-500万元人民币。2002年6月26日中央财政拨款3.3亿元用于布拉达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的修缮。按照计划,维修工程将历时5年,于2006年完成。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中央政府投入巨资修缮布达拉宫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