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是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41年冬,虽然约150万犹太人已被枪决,纳粹分子仍感到这一缓慢笨重方式的效率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并且他们发现这对士兵的士气也不好.有组织杀害的机构化建立在工作分工的基础上,并在专门为此目的设计的特殊装置里完成.它将行刑者同受害者的距离拉大---这是一场如此大规模灭绝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优势.这一大规模官僚及工业化屠杀世界的“首府”是奥斯维辛.
              --摘自巴尔纳维《世界犹太人历史》
                  材料二纳粹屠犹事件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起暴虐的屠杀行径.从本质上说,这一由纳粹德国实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对人类文明基础的否定.尽管中国远离欧洲,但对纳粹屠犹事件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关注.纳粹屠犹研究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极为有价值的参考,使他们可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
              ---摘编自徐新《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背景,指出纳粹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目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粹屠犹和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恶实质,深入思考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罪行的警示意义.
            • 2.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父司马谈任太史令)司马迁十岁通读古文经典。他一生三次重大游历:(1)二十壮游之旅,南游长江、淮河地区,登上会稽山,考察大禹墓地;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寻访孔子遗风;到了陈胜、刘邦和韩信等人故乡,仔细调查他们事迹……(2)不久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几年后)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今天四川南部),往南经云南、贵州一带,途中了解西南一带的情况。(3)司马迁曾多次跟随汉武帝出巡关中、关东,大河上下,他沿途注意发信黄帝炎帝的传说、以及寻找夏商周三朝、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等前代资料。--张大可《司马迁评传》
              材料二 司马迁盛言:“陵(李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完成对《史记》撰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替李陵辩护的原因。为什么说《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 5. 宋代文学和明末淸初的进步思想都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2)明清之际,黄宗羲曾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请按照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在空中任意浮动,而是具有其特点的空间概念。文艺复兴本质上是一种城市文化,这种文化只有在城市环境中才有可能产生……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佛罗伦萨之城市建筑史与文化保护分析》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佛罗伦萨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在《佛罗伦萨人民史》中着重指出如佛罗伦萨这样的城市共和国的兴起导致的政治自由对于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的巨大意义,他还极力歌颂了佛罗伦萨人,正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佛罗伦萨才能创造新文化、新艺术。
              --朱龙华 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材料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纪录片《双城问道:上海与佛罗伦萨》首映式在2015年11月16日在沪举行,纪录片通过不同的视角,对两座城市各自不同层面、不同场所的人与物,采用访谈纪录和实景拍摄的方式,阐述如何“活态”地进行建筑文化遗产继承,如何留住鲜活温馨的传统居住文化。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建为例,概述佛罗伦萨能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若干原因。
              (3)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活态”地继承建筑类文化遗产的理解。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遗产究专家罗哲文说:“中国的世界遗产,是老祖宗和天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只有热爱、保护它们的责任,没有漠视、破坏它们的半点理由。”
              --《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从远处眺望,卫城建筑群宏伟壮观;建筑群体重点突出,巴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宏伟壮观,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由于各个建筑体量大小对比恰当,造型处理恰到好处,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达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组成统一和谐的效果。加上在建筑布局的安排上巧妙地利用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最佳透视的角度,这样观察者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都可以看到较为丰富完美的建筑的艺术形象。
                  材料三:(如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罗马》
                  材料四: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半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是“老祖宗和天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2)根据材料二,概况雅典卫城的建筑特点。建筑此城的宗教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教堂外观最显著的部分是什么?设计者是谁?根据材料四分析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
            • 8. 奥斯维辛集中营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欧洲各地来的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被押解到奥斯威辛一比肯奥死亡营。……到达后即被谋杀的人数大大高于作为囚犯送到集中营去的妇女和男人的数字。据美国历史学家劳尔一希尔贝格推测,在奥斯威辛一比肯奥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材料二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隶,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
              材料三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说明其实施暴行的理论根源。
              (2)1947年,波兰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符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哪些标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记者所述言论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勃兰特下跪这一事件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