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3. 宋代文学和明末淸初的进步思想都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2)明清之际,黄宗羲曾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请按照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在空中任意浮动,而是具有其特点的空间概念。文艺复兴本质上是一种城市文化,这种文化只有在城市环境中才有可能产生……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佛罗伦萨之城市建筑史与文化保护分析》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佛罗伦萨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在《佛罗伦萨人民史》中着重指出如佛罗伦萨这样的城市共和国的兴起导致的政治自由对于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的巨大意义,他还极力歌颂了佛罗伦萨人,正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佛罗伦萨才能创造新文化、新艺术。
              --朱龙华 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材料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纪录片《双城问道:上海与佛罗伦萨》首映式在2015年11月16日在沪举行,纪录片通过不同的视角,对两座城市各自不同层面、不同场所的人与物,采用访谈纪录和实景拍摄的方式,阐述如何“活态”地进行建筑文化遗产继承,如何留住鲜活温馨的传统居住文化。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建为例,概述佛罗伦萨能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若干原因。
              (3)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活态”地继承建筑类文化遗产的理解。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遗产究专家罗哲文说:“中国的世界遗产,是老祖宗和天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只有热爱、保护它们的责任,没有漠视、破坏它们的半点理由。”
              --《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从远处眺望,卫城建筑群宏伟壮观;建筑群体重点突出,巴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宏伟壮观,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由于各个建筑体量大小对比恰当,造型处理恰到好处,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达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组成统一和谐的效果。加上在建筑布局的安排上巧妙地利用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最佳透视的角度,这样观察者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都可以看到较为丰富完美的建筑的艺术形象。
                  材料三:(如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罗马》
                  材料四: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半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是“老祖宗和天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2)根据材料二,概况雅典卫城的建筑特点。建筑此城的宗教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教堂外观最显著的部分是什么?设计者是谁?根据材料四分析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
            • 6. 奥斯维辛集中营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欧洲各地来的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被押解到奥斯威辛一比肯奥死亡营。……到达后即被谋杀的人数大大高于作为囚犯送到集中营去的妇女和男人的数字。据美国历史学家劳尔一希尔贝格推测,在奥斯威辛一比肯奥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材料二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隶,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
              材料三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说明其实施暴行的理论根源。
              (2)1947年,波兰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符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哪些标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记者所述言论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勃兰特下跪这一事件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基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1571-- 1576).绘画虽然是宗教的题材,但体现了世俗意识。图画中出现了许多人物的画像,如在画的前景处,从左到右依次有提香、米开朗基罗、柯洛维沃以及画家的自画像等。
              图二  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1821).与其说是普通的乡村景色,还不如说是一种浓浓乡愁的展示。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创作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对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进行说明。
            • 8.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摘编自央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根据材料概括平遥古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的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丸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云在蓝天中飘浮,海鸥在波浪间翻飞,阳光下那些被浪涛击打得遍体鳞伤的黑礁石,更显得乌黑发亮,有棱有角,光彩四溢。大自然往往以它奇特的景物,给人以宝贵的启示,这幅黑礁石的画图,就永远不会从我的心灵中消失。它是我访问非洲最形象的概括,也是最深沉的记忆。--穆青《黑色的礁石》
              材料二  美国记者罗森塔尔在1958年写下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请回答:
              (1)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两个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各是因为什么罪恶历史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符合文化遗产哪一项登陆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两段材料中两位记者提到“给人以宝贵的启示“和“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请以设立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的目的作简要说明。
              (3)如果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最有可能申报?理由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