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30分)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这山水之间,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至今仍是世界水利之上的奇迹。

              ……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在20岁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为街坊四邻所称道的绣女。如今,她总是把多年蜀绣中的得意之作,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对于她来说,这些锦缎针线,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据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一集《水润天府》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各自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二   介石先生台鉴:

              去年八月以来,共产党、苏维埃与红军曾屡次向先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自此主张发表后,全国各界不分党派,一致响应。而先生始终孤行己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今春红军东渡黄河,欲赴冀察前线.先生则又阻之于汾河流域。吾人因不愿国防力量之无谓牺牲,率师西渡,别求抗日途径,一面发表宣言,促先生之觉悟。数月来绥东情势益危,吾人方谓先生将翻然变计,派遣大军实行抗战。

              ——据毛泽东在1936年12月1日率领19位红军将领联名给蒋介石写的信

              (2)毛泽东在信中提出怎样的主张和理由?(6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不久后促使蒋介石“翻然变计”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4分)

              材料三    重庆沙坪坝区征地办公室普通干部丁萌,虽然位居“贪榜”之“苍蝇”级别,但有项单项桂冠引人注目——“最时尚贪官”,他居然很“萌”地给提审他的女检察官“上课”说:“我的西装没有1万元以下的……你是女的,穿的皮鞋都没有我尖,皮鞋要经常保养,买支几百块的滋润霜擦一下嘛。”丁萌也算没吹牛,办案人员在他家中搜出了一线品牌的皮鞋200双和顶级品牌西服100多套。

              ——据2014年10月31 日《新民周刊》

              (3)材斜三反映了我国当今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

              (4)综合上述分析,我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应在哪些方面努力?(8分)

               

            • 2.

              (15分)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6分)

               

            •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4.

              (19分)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

              ——刘石吉《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

              (1)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城市民变的原因。(6分)

              材料二:在中世纪城市建立前期,其统治权力常常被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城市贵族所把持。……贵族的独裁终于激怒了市民群众,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选出领导人和草拟有关章程,开始进行反抗斗争。从十三世纪起,……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最终执掌城市的政权,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雏形。

              ——摘编自杨师群《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2)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西方市民运动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市民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5分)

              材料三: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3)据材料三、四,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5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历次市民运动的类型。(3分)

               

            • 5.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 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 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材料四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