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权力制衡”,除了文武制衡,还有行政与监察机构的制衡,行政机构之间的制衡,地方官员之间的制衡等。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在上述四位皇帝中任选二人分别在文武制衡、行政与监察制衡方面加以说明。(4分)

              (2)上述四位皇帝在权力制衡方面还表现在相权的处理上,他们采取措施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分)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权力制衡”的实质是什么?(4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分)

               

            • 2.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 3.

              (22分)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建议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皇帝”称号及“制”、“朕”、“诏”、“玺”等规定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4分)

              (2)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反映了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皇位是怎样继承的?(2分)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是什么?(12分)

               

            • 4.

              问答题(10分)

              (10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系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加以扼要阐述。(4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1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 6.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 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的言行表明他
              A.非常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根据统治需要调整宗教政策
              C.企图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实际目的是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 7.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雅典卫城遗址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才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4分)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4分)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4分)

               

            • 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8分)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2分)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4分)

               

            • 9.

              (26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9分)

               

            • 10.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