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法国学者谢和耐写道:“它同时又接受了取消‘公行’(十三行)的垄断专营权。这种公行本意要配合官府而调节与外国人的通商活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公行实际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B.取消公行垄断专营权是顺应世界市场的体现
              C.公行开始取消应该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
              D.垄断专营是古代帝制政府长期推行的政策
            • 2.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 3. 1793年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
              [     ]

              A.与清王朝签订通商协议            
              B.前来与清王朝进行朝贡贸易
              C.打破大国闭关锁国政策            
              D.开辟英国在大国的广阔市场
            • 4. 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开放对外贸易),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这说明
              [     ]

              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
              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D.明政府始终坚持“海禁”政策
            • 5.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     ]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
            • 6. 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 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 9. 1733年,荷兰在中国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对上述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     ]

              A.中国清王朝时期东西方贸易仍旧频繁
              B.荷兰商人应该是在广州买到的茶叶
              C.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在清朝不断提高
              D.荷兰保持着重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地位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耱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夸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敌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采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