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罝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官制的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的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礼仪习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1912年初,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见到孙中山后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和百姓无异。”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

              材料三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等;到了50年代,大摆结婚宴被批评为浪费。1964年后,很多地方的新娘很少用轿子、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朋友鞠躬行礼。
              ——摘编自罗梅君《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请分析这种变化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2: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4: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2,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4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能够反映材料中“今天的情况”的史实是
              [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8.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叉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表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的吸取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     ]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赢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
              实权。
              材料二:(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一一《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