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60-1688年的英国与1815-1830年的法国,其社会政治状况的相同特征是
              A.资产阶级革命趋于高潮B.旧的封建王朝复辟
              C.出现了军事独裁D.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结束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是标志),此后才一直实行共和制。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中建立过第一、第二共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到1804年第一帝国正式建立,第一共和国只有12年。1848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到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固只存在了4年。两个共和国总共16年,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包括立宪君主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9分)
              (2)从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退回君主专制时期之所以富有成果,主要有一般与个人两方面的原因;前者与法国革命相联系,而后者则与波拿巴异于常人的才能有关。革命者亟力要创造持久的制度,但失败了。他们想干的事业实在太大;他们推翻了旧秩序,发动了对封建专制的欧洲的征战,努力制定各种宪章,还想把一个极为动荡的社会重新加以改造。但他们所做到的,只不过是勾划(画)出将来社会结构的轮廓而已。这座大厦理应由督政府去建立,却因为法国的这些新统治者异常无能而毫无进展。可是天才就在眼前,波拿巴恢复了秩序……。
              ——摘自(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材料二 人们发现,事实上,督政府的对外政策与革命前一样,毫无改变。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令法国和世界都遭遇不幸的人物,他继承了法国传统的“个人主义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他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也给法国带来了最后的失败的耻辱。
              ——摘自(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文明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国“革命者亟力要创造持久的制度”在政治、军事、法制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继承‘个人主义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他”怎样在对内和对外方面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9分) 
            • 4.
              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道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雨果所说的“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是指
              A.英国革命B.法国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工业革命
            • 5.
              (15分)【选修2—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近代上海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9分)
              (2)材料二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6分)
            • 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
              同时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波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斯·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