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 3.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 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4.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5.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

              (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

              (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 6.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7.

              (25分)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一《孙中山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 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 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10分)

              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9分)

               

            • 8.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 9.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0.

              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