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京,一座江南的千年古城,有人说它既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亲历了中国近代史的终结。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     ]

              A.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军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2. 小明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看到某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个条约应该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3.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

              A.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 4.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目的的条款是
              [     ]

              A.赔款
              B.通商
              C.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
              D.协定关税
            • 6. “横沟界限任安排,划出华洋两便街,莫向雷池轻越步,需防巡捕捉官差。”这首近代竹枝词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南京
              B.武汉
              C.广州
              D.上海
            • 7.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 8.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竞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 10.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的需要,上海符合这一需要的因素有:
              ①上海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②上海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③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上海临近富饶的江浙地区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