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 2. 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3. 1956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 4.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这里的三个历史节奏不包括
              [     ]

              A.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D.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000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发展工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主要观点:关于农业问题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修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历史》必修II(岳麓书社)

                材料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三: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八大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是
              [     ]

              A、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C、人民内部矛盾已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D、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8.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两次大会的主要内容上看,二者关系的实质是 
              [     ]

              A.并列关系
              B.从属关系
              C.对立关系
              D.发展关系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粱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
              I、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