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 “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
            • 2.
              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赔偿在方式上也明显不同。一战后的德国赔偿主要以赔款形式支付,此外还有一些商船、火车、国外财产用于赔偿。1924年“道威斯计划”生效后,德国完全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这种货币赔款涉及一系列金融和汇率问题,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巧妙地减少了实际赔款支出,却利用美英的贷款使他们陷入了“替德国支付赔偿的怪圈”。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一战后德国赔款政策的失败教训,不再要求德国支付货币赔偿, 以实物赔偿取而代之。事实上, 二战后德国境内一片废墟,已无力支付货币赔偿。同盟国对德国的全面占领,也使实物赔偿成为可能,德国对此毫无反抗之力。二战后的实物赔偿种类繁多,从基础设施到工业设备、工业产品,与一战后的赔偿相比其范围已大大扩展了。但进入联邦德国时期后,对战争受害者的个人赔偿又逐渐回到了货币赔偿的轨道。……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德国政要敢于公开表示德国已经履行了所有赔偿义务、不再支付赔偿。德国背负的历史责任决定了赔偿将会延续下去。
              ——摘自《二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方式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赔偿方式产生的影响。(9分)
            • 4.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幅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片反映的著名战役的影响或结果是    (   )
              A.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B.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C.使英国损失惨重,德国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D.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综合力量
            • 5.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 6.
              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A.英国B.日本   C.法国D.奥匈帝国
            • 7.
              法国国歌《马赛曲》在俄国一度被禁止演奏。但1891年法国舰队访问俄国港口时,俄国乐队高奏《马赛曲》,连沙皇也破例脱帽向法国三色旗致敬。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俄缔结军事协定B.英德矛盾激化
              C.三国同盟的威胁D.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 8.
              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

              造成上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B.同盟国遭受到战争的重创
              C.协约国实力增强D.美国的参战
            • 9.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
            • 10.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 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