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
              A.基本消灭了日本海空军主力
              B.成为了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C.推动了巴黎光复和法国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 2.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成为了二战的主要转折点
              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 3.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战争如影随形,争取和平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美)谢尔曼等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结合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分析材料二中汤因比为什么在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 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观察下列关于二战的漫画,回答问题。

              (1)图1讽刺了什么事件?图2中为什么美国超人带着斯大林和希持勒去接受审判?
              (2)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 5. 材料一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摘自《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摘自《开罗宣言》(194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实现长久和平,《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哪些现代国际关系准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 6. 战争是残酷的,如何应对战争对赢得战争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9年6月18日,戴高乐将军发表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内称:许多年来指挥法国武装力量的领袖们,已经成立了政府。这一政府断定我国军队失败,已经开始和敌人进行交涉,以便停止敌对行动。
              但这是最终的结局吗?我们是否必须放弃一切希望呢?我们的失败是否已成定数而无法挽救了呢?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不!我是根据对于事实的充分了解在说话,我说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我请求你们相信我。
              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终有一天会使我们转败为胜。
              因为,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明天我将再次从伦敦广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材料中“因为,        。”处省略了戴高乐将军对“我们会转败为胜”原因的论述。请结合当时的背景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她,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抵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事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侠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8. 二战期间,某位著名画家在一个艺术馆的出口处给每个出入的德国军人分发一幅自己画作的复制品。一位德军头目指着这幅画问他:“这是您的杰作吗?”画家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家的回答让我们认识到绘画具有(  )
              A.艺术性
              B.思想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数。中国地大物博,土肥矿多,户口之繁甲于天下,百姓极为勤俭,工商废而未举,诚能变革中国旧俗,采用泰西新法,富强之期可立而待。不但中日条约让地赔款未足为中国累,而十年之后诸务繁兴,国富民强之效,必为中国前此所未有。区区日本,此约何足深较。--《总署收美国科士达函》(189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府对待《马关条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该看法中不合理成分。
              材料二 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行的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侵害中国,但无疑为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外交支持,违背了美国声称的对华友好政策。事实上,在当时东亚国际关系中,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也始终将美国看作最友善的国家而充分加以利用。然而,后来的历史表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崔志海《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2)请结合一战至二战间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材料三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五十多年来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因此,中美推迟乃至消除长期战略冲突的产生,将极大地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邱震海《国际先驱导报》(2005)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二战后中、美、日的外交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 10.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
              损失10艘舰艇、188架军机被击沉炸毁,2403人丧生、1178人受伤29架飞机、1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55名飞行员丧生
              材料二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1942年6月4日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中途岛海战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230架飞机、3艘航母、8艘巡洋舰、11艘倾角、驱逐舰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
              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110名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阵亡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次海战的异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