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经过隋末农民战争,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武德七年(624年),唐初统治者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主要规定有: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有爵位的贵族和官吏因品级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主要原则是“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均田制在唐朝实行了一百多年,唐朝前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富强,与此制度密切相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推行均田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 2.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 3.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
              A.对农民的控制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减轻农民负担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 4.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 5.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6.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
              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 7.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 8. 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  )
              A.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贵族地主的压迫
            • 9.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
              矣”。这表明(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 10.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商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