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 2.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 3.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
              A.体现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推动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农村的传统产业结构
              D.形成完备的灌溉体系
            • 4. 李根蟠在《翻车与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文指出:“(两宋)水车、尤其是龙骨车的推广是圩田发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区稻麦复种的前提之一。龙骨车、圩田、稻麦复种三者是紧密相连的,而在这三者的发展中,龙骨车的发展是领先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精耕细作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基础
              B.科技进步大大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C.耕作技术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D.水利设施是农技改进的重中之重
            • 5.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所示装置最早发明于(  )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宋朝
            • 6. 《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
            • 7.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 8. 现在网络上穿越历史小说盛行,某同学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唐朝的愿望。下列情节可以出现在小说之中、且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农民用筒车灌溉农田    ②新式瓷器珐琅彩广受欢迎
              ③徽商在洛阳建立会馆    ④市场的交易受到严格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9.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当时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农业灌溉
              B.方便军事运输
              C.利于商旅通行
              D.方便匈奴朝贡
            • 10. 公元前3世纪,我国引湘入漓、北水南调的重大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