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代陈廷章《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此文中提到的生产工具为(  )
              A.筒车
              B.翻车
              C.龙骨水车
              D.水排
            • 2.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 3. 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也说“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溉浸,百姓飨其利”。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 4.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郑国主持开凿
              B.主要起军事作用
              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
              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
            • 5. 《史记》记载了某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政治、经济效益:“用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井渠
            • 6.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所示装置最早发明于(  )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宋朝
            • 7. 《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
            • 8.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 9. 现在网络上穿越历史小说盛行,某同学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唐朝的愿望。下列情节可以出现在小说之中、且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农民用筒车灌溉农田    ②新式瓷器珐琅彩广受欢迎
              ③徽商在洛阳建立会馆    ④市场的交易受到严格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10.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当时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农业灌溉
              B.方便军事运输
              C.利于商旅通行
              D.方便匈奴朝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