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  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2. 位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遗址(距今约8000年)出土了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猪、牛、羊骨骼,以及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这可以佐证古代中国(  )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B.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出现
              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北粟南稻的种植格局已经确立
            • 3.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 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 5.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小农经济趋于衰败
              C.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 6. 《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
            • 7. 2015、2016年分别县农历的羊年、猴年,传统历法由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 “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  )
              A.古代中国畜牧业发达
              B.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
              C.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
              D.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人
            • 8.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到秦统一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同时经过法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种文明的政治经济特点。(4分)
               
               
                
              材料三  ……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的主要目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工业文明的先导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迫使中国“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的。(6分)
            • 9.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方广泛种植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的呼织”,“计日受值”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0.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