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
              A.古代农业生产方法较合理有效
              B.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
              C.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2.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 3.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 4. 《荀子•王制》:“一岁而再获之。”<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以时作泽,为上策也”。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C.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5.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 6. 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
              A.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C.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的世界秩序:一种初步的设想》中探究中国“中央之国”心理的形成时说:“中国的世界最初是以农为本的文化孤岛……在中国世界的边缘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中国又较中国贫穷的社会。在战争中,它有时比中国强,但在艺术文明方面却远逊于中国。中国的世界从未丧失其一统的意义和文化传统……加之地理因素上存在的实际阻隔,在这样一种世界秩序的观念的笼罩下,庞大的中华帝国即已沉醉于‘唯我独尊’的幻想中。
              材科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侵入中国为止,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三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贸易组织荣誉日”庆祝活动时不无幽默地说,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中央之国”,而正是加入世贸组织将中国从世界的边缘拉到了世界中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和新力量。
              材料四  国力的提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崛起的基本条件。国家力量的核心是军事力量。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形成“中央之国”心理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中中华帝国“沉醉于‘唯我独尊’的幻想中”的说法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结合才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稳定性和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4)如果将材料四中的“社会”替换为“国际秩序”,请结合史实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其是否合理。
            • 8. 清朝康熙《归安县志》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生产呈现区域性特点
              C.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
              D.此经营方式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平衡
            • 9.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制图学和建筑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些方面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回答: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有什么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的特点并简述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加以说明。
            • 10.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
              C.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立国的根本              
              D.为了纪念神农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