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指的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 2.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 3.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精耕细作法
              B.代田法
              C.垄作法
              D.区田法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⑵ 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⑶ 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

               

               

              ⑷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 5.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 6.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 7.

               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
              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居易《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机梭声札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材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4分)

            • 9.

               唐代以后,中国农具取得重大突破的改革是

              A.曲辕犁的发明
              B.铁锄的使用
              C.筒车的发明
              D.翻车的发明
            • 10.

               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初税亩”的实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D.奴隶制度的崩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