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科技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当时中国的商品如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粮食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期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能够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材料二 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否正确?试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没有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耍一个新的经济奇迹一而 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一美国《时代周刊》
              (3)试从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模式”的探索?分析“中国模式”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 2.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以绘图详实记录农耕和纺织生产的系列图谱。“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尤以所示《雍正耕织图》最为精美。封建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宣传耕织技术,重视农业发展
              B.传达皇帝旨意,便于形象宣传
              C.标榜农业政绩,展示农业成果
              D.规劝社会各界,体谅农民辛苦
            • 3.

               (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4分) 。

               

               

            • 4.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古代人们对神话传说特别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