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荆(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  近代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在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并说明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
              (2)19世纪下半叶,英镑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份)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份)事也。 --《墨子》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苏州府志•卷三》(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经济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方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所示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如图2所示

              材料四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
              (2)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 5.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樊树志《国学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并命名《LHOOQ》,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对此,杜尚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杜尚的《LHOOQ》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艺术思潮?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试分析其原因。
            • 7. 自古至今,东西方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三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中国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中哪些条款体现了英国自由贸易的目的。
            • 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碎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结合学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钱穆所说的宋代政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 9. (2013秋•嘉兴期末)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分散在三个机构手中,相互牵制,以分中枢之权,这是宋代自创的中国式的“三权分立”。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结合史实,说明“宋代自创的中国式‘三权分立’”。这种中国式的“三权分立”与近代美国的“三权分立”有何本质区别?
                  材料二  如图
              南宋临安的饮食业,如御街铺店,天一亮就有卖早点的,而且花色品种很多,如煎白肠,羊鹅什件,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到处可见。……在当时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米(每年数百万斛),沿海各地的水产,辽、夏的牛羊,洛阳、成都的白酒;河东和江南、福建的水果,江、淮、蜀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成都的纸,两浙的漆器,……还有进口的日本扇子,高丽墨料,大食香料、珍珠等。……宋代最繁华的两大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自隋唐以来,尤其是到了宋代,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大商港。
              --张一农《中国商业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都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朱熹《近思录•致知》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朱熹《近思录•为学》
              (3)材料三体现了朱熹的哪些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朱熹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 10. 中国经济地位变迁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问题:
              (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2)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