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 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 18 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这体现了(  )
              A.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B.农村集市贸易兴起
              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D.政府加强控制商业
            • 2.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这一举措目的是(  )
              A.扶植盐商发展
              B.活跃商品流通
              C.发展区域贸易
              D.加强商业管控
            • 3. 明清时期,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局部地区(  )
              A.地主经济逐步衰退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
              C.财富观念发生变化
              D.社会财富分配较为合理
            • 4.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新兴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重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苏州则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雇匠织造,谓之机户。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的情景……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而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高名,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由是观之,良贾何负于鸿儒。”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以盛泽镇为代表的市镇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予以说明。
            • 5.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
              A.政府放开“海禁”
              B.我国丝织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 6. 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 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材料认为会馆(  )
              A.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
              B.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
              C.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
              D.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
            • 7. 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注:盛泽,镇名)下列对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商品经济发达          
              ④浙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9. 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清朝在这一时期(  )
              A.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
              B.海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
              D.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 1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