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商帮鐮营理念存在时间
              徽商贾而好儒,财自道生明中期至清中叶
              晋商义中取利,信誉第一明代洪武年间至民国时期
              福建自强不息,爱拼会赢明嘉靖至民国初
              广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明嘉靖末至今
              山东重土安乐,诚实守信明末至民国前
              宁波灵活善变,开拓创新明末清初至今
              ---张正明《中《十大商帮》(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2)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保持传子不传女的传习方式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商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商帮得以兴盛的条件。
            • 2. 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
            • 3. 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  )
              A.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
              B.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
              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
              D.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
            • 4.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的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  )
              A.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D.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
            • 5.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庆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  )
              A.轻商观念发生改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政府史治日益脚致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6. 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 7.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请回答:
              (1)材料一石画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根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怎样的不利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 8.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9. 扬州盐商是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 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特别是盐商在清康乾时期最为显赫,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材料二 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 扬州盐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积极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仁爱、忠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并存,在商业行为风格上自成一派。另一方面长期被封建落后思想所禁锢,重本而轻末。
              --摘编自朱迪《扬州盐商衰落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扬州盐商文化的社会影响。
            • 10.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 “会馆的发展变迁”课题的过程中,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会馆的出现是政府重视商业发展的结果
              C.会馆的出现与明清的商帮密切相关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