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李长卿集》 载:'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  )
              A.社会产品分配不均
              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C.东西贸易联系加强
              D.地域商人集团崛起
            • 2. 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 3. 《歙县志》说徽商:“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材料可知(  )
              A.歙县人都去经商了
              B.徽商是当时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C.明清时期政府鼓励歙县人去经商
              D.徽商以此光宗耀祖炫耀故里
            • 4. 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 5. 如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表格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地区价格
              江苏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
              江西米每石1. 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
              A.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 6. 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江西商人活动的地域和范围很广,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捐款集资建造的江西会馆,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这些会馆有利于研究(  )
              ①建筑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人口迁移史     ④商帮发展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明代时,“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等。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这表明(  )
              A.抑商政策松动促进长途贩运贸易
              B.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
              C.经济发展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相对平衡
            • 8.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 9. 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
              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是政治活动场所
              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
            • 10. 明清时期《商贾指南》《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士商类要》等一系列商业书籍出现,“弃农从贾”乃至“弃儒从商”“士商渗透”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表明(  )
              ①商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             ②商人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③社会对商业的认可与重视             ④政府奖励工商政策的成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