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 《论贵粟疏》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概括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3)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党中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商帮鐮营理念存在时间
              徽商贾而好儒,财自道生明中期至清中叶
              晋商义中取利,信誉第一明代洪武年间至民国时期
              福建自强不息,爱拼会赢明嘉靖至民国初
              广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明嘉靖末至今
              山东重土安乐,诚实守信明末至民国前
              宁波灵活善变,开拓创新明末清初至今
              ---张正明《中《十大商帮》(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2)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保持传子不传女的传习方式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商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商帮得以兴盛的条件。
            • 3.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 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 5.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下列有关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 正确的是
              [     ]

              A.战国铁犁可以松土破土、翻土作垄 
              B.魏晋时期南北方都采用耕耙技术
              C.西汉前期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  
              D.宋朝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两湖地区
            • 6.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7. 自耕农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确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民的处境是: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三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在建国初期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了哪些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中国自耕农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迅速解体和最终解体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现代的自耕农经济”,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在生产资料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治国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文艺复兴初期,绘画中的圣母形象发生了变化,人们从绘画中可以看到圣母有了孩子以后脸上的微笑。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文化上的复兴,正是从圣母抱着圣婴的画中迸发出来的。
              材料三 第二十七条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艺复兴初期的圣母像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什么?其经济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有人”是指的什么人?本材料的作者怎样批驳了“宣传者”的捏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 10.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0/40

            进入组卷